国家安全教育研讨会暨助学金颁发仪式

国家安全教育研讨会暨助学金颁发仪式

2024年04月20日

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安全教育研讨会暨助学金颁发仪式」于2024年4月20日隆重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基金会主席陈鸿道、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保安局副秘书长廖李可期、基金会常务副主席文颕怡、何超蕸、连浩民、吴联喜及助学金协办机构香港义工联盟常务副主席王明凡、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社联部处长杨凯,九龙乐善堂主席莫文韬,东华三院第二副主席曾庆业,香港东莞社团基金会常务副主席范荣彰,香港岛校长联会副主席李伟盛,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执委罗颖忠,仁济医院教育部主管黄伟杰、受惠学生、多间学校代表及嘉宾等逾500人出席活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林至颕、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主席马浩文及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参与研讨会圆桌讨论。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亦是香港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的重要一年,政府联同社会各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推广活动,包括走进校园、全港学界国家安全常识挑战赛和内地参访团等,提高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加强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气氛。

陈国基强调国安则港安、家安。凭着特区政府联同立法会以至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工作顺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三月二十三日刊宪生效。香港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全力拼经济、惠民生,让广大青年可以放心、专心地追求梦想、成就事业。青年就如种子一样,能否发芽生长,关键在于所身处的环境和所得到的营养。新制定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连同《香港国安法》及其他维护国安的相关法律,正正构成一个更安全稳定的环境;而政、商、民三方就负责提供丰富有益的营养,让青年好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陈国基强调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根同源,同样关系到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小培养国家观念、民族感情和国民身分认同,对建立青年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至关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青年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安稳的成长环境,更需要政、商、民三方的通力合作。希望社会各界继续与特区政府携手并肩,合力扶持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奋发向上的新一代。 

基金会主席陈鸿道在致辞时提到,《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正式生效是香港实现由治及兴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巩固了国家的安全防御,亦为香港青年提供了一个更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本次颁发助学金正是体现对青少年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期望每一位获得助学金的同学都能体会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胸怀祖国、立志成才。

基金会常务副主席文颕怡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今年香港亦履行了《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今天齐聚一堂是庆祝香港各界共同开启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一页,也希望下一代能够继续强化国家安全意识,社会各界共同集思广益,携手为青年一代营造国安教育的良好氛围及正向能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解释了23条立法的来由,提到3月19日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法例、23日正式生效,标志着特区政府对国家完成历史性任务,也完成了基本法对我们的要求,中央对香港就23条立法能够圆满胜利完成作出高度评价。最近夏宝龙主任也鼓励香港,有了23条法例之后,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今后社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3条能够顺利完成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之后大家要记得并且代代相传下去。

主旨演讲嘉宾保安局副秘书长廖李可期提到谭耀宗解释了23条的“为什么”,而自己则将分享接下23条的“怎么做”。香港如今有国安法及国家安全条例双重保障,然而大家不能松懈,国家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外部势力仍继续干扰特区事务,比如23条立法期间许多外国媒体利用假新闻继续进行抹黑。为防范 于未然,特区政府将继续进行一系列工作,包括继续加强情报分析及收集,继续对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展开调查,亦密切留意社会上的虚假错误信息,进行及时澄清及反驳。她强调讲好香港故事非常重要,宣传教育也非常重要,提升香港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对国家安全重要性有更好的掌握,对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避免被用心不良的人所蒙蔽。大家通过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可以做出对国家安全的贡献。未来特区政府将把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及中华文化教育这几方面融合在一起去做,从学校教育、社区、历史政经文化传媒等多方面着手推广。

在研讨会圆桌讨论中,黄锦良、林至颕、马浩文及何汉权四位重量级嘉宾从各自界别及专业领域出发向来宾分享了他们对国家安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看法。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谈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到经过2019年社会动荡,更加证明香港教育不能没有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根。未来必须继续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及投入,才能够真正为香港、为国家培育可用之才。他提到,学生即使学业再优秀、成绩再好,但是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国民身份认同,没有国家观念,也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层面大家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情况非常令人鼓舞。希望建立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也希望香港的教育体系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林至颕分享了关于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香港青年生活的建议,首先需要增强青年的大局意识,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发展。他建议通过更贴近青年的沟通方式,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网路平台等来传播国情教育内容。此外,林至颕还强调了实地教育的重要性,提议组织青年参与内地的考察和交流活动,以及利用展馆和博物馆等硬件资源结合教育内容的软件资源,以更有效地推广国民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同时建议年轻人参与内地实习、义教、到内地做志愿者等。

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主席马浩文提到有其他国家有意无意甚至煽动,不断干涉香港事务,例如国际金融城市遗址、经济崩溃论等言论都是在抹黑香港,抹黑不成功就进一步以各种手段打压香港,包括立法禁止其企业来港投资甚至撤资,甚或发出旅游警示等唱衰香港。因此大家需要明白国家安全的逻辑不单是法例上的规限。23条立法之后香港的发展方向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才是国家安全的重点。每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市民安居乐业,不要因为聚焦立法而忽略了立法之后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如何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之后要思考的问题。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分析了西方教育下价值观的形成有好与坏的方面,尤其是滋生个人自由膨胀的弊端。我们提出爱国教育应该是在充分理解“爱人、爱家、爱国”这样的循环之下,而非只是突出爱自己而忽略爱家、爱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同学,大家“爱人”的价值观应该不仅是以西方价值观作为参考,我们要学习中华历史优秀文化中的“顾己及人”,一步一步学好之后相信爱己、爱家、爱国的逻辑就会理顺。一国两制的背景下国民教育应当深入了解国史,以增强公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并从中学习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他希望大家做到三“不”,第一是“不”要焦急,对于国民教育不能操之过急,第二是“不”要懒惰,第三是“不”要回避问题,继续将“国史、国学、国情、国安”有机结合在一起。

研讨会后举行了助学金颁发仪式。基金会在特区政府教育局与多家协办机构的支持下于2023年12月推出助学金计划,希望透过「助学金计划」协助家庭有经济压力的学生,给予额外补助,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类型课外活动,增广见闻,丰富学习经歴。为推动国情教育,传授国家历史文化知识,每位申请者需提交一份以「中国优秀文化传承」或「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计划书。助学金推出3个月收到来自80间学校近400份申请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从中选出250位同学颁发助学金,中学生每位获5000元、小学生每次获3000元,并向成功推荐的学校颁赠图书券以示感谢。

在会上,受惠学生代表吴卓曦发表感言表示他十分感谢基金会推出是次助学金计划。在获得这笔助学金后,他会好好利用它为自己的成长铺路。他一直希望为推广中华文化出一份力,让更多人能够领会中华文化的美。